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惠山若冰师集因题故院 其一 唐 · 李骘
五言律诗 押支韵
引用典故:白雪
五天何处望,心念起皆知。
化塔留今日,泉鸣自昔时。
古苔生石静,秋草满山悲。
莫道声容远,长歌白雪词。
惠山若冰师集因题故院 其二 唐 · 李骘
五言律诗 押真韵
高怀逢异境,佳句想吟频。
月冷松溪夜,烟浓草寺春。
浮云将世远,清听与名新。
不见开岩日,空为拜影人。
惠山若冰师集因题故院 其三 唐 · 李骘
五言律诗 押微韵
景物搜求歇,山云放纵飞。
树寒烟鹤去,池静水龙归。
暗榻尘飘满,阴檐月到稀。
何年灯焰尽,风动影堂扉。
惠山若冰师集因题故院(一作「故园」) 其四 唐 · 李骘
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:全唐诗续补遗
阴阴垂露迹,苔壁几年书。
种树青松老,传衣白发居。
字工穷八体,诗律继三闾
岂是多年学,真空任性馀。
惠山若冰师集因题故院(一作「故园」) 其五 唐 · 李骘
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:全唐诗续补遗
常闻凿洞碑,此立为冰师。
意刻山泉解,功深造化疑。
碧云终一谢,飞锡久无期。
惆怅人间世,空传乐府词(元《无锡县志》卷四上《辞章咏歌》、又明《弘治无锡县志》二八《词章》)
湛长史草堂(一作题湛长史旧居。有序) 唐 · 丘丹
 押词韵第十五部
无锡县西郊七里,有慧山寺,即宋司徒右长史湛茂之之别墅也。旧名历山,故南平王刘铄有〈过湛长史历山草堂〉诗,湛有酬和。其文野而兴,特以松石自怡,逍遥沉寂,终见止足之意,可谓当时高贤矣。至齐竟陵王江淹,亦有继作。余登兹山,以睹三篇,列于石壁,仰览遣韵,若穆清风。遽访湛氏胄裔,山下犹有一二十族,得十三代孙。略观其谱书,笺墨尘蠹,年世虽邈,茔垄尚存。余披《宋史》,略不见其人,心每侧叹。悲夫,斯人也,而史阙书,然有其一篇,则为不朽矣。因复追缉六韵,以次三贤之末。时有释若冰者,踪迹兹山,修念之馀,凿嵌注壑,酾入诸界,
引用典故:挂冠
身退谢名累,道存嘉止足。
设醴降华幡,挂冠守空谷。
偶寻野外寺,仰慕贤者躅。
不见昔簪裾,犹有旧松竹。
烟霞虽异世,风韵如在瞩。
余即江海上(一作人)归辙青山曲。
赠别讲僧若水 北宋 · 毛滂
 押词韵第四部
道人永嘉老,口作智者语。
坐挥铁如意,宝藏发深贮。
行住自如如,当亦无住所。
踏雪来东山,了不惮修阻。
孤云亦何心,东风复吹去。
索诗赞行色,我敢靳不与。
道人已得道,逢魔犹龃龉。
古气生面目,清流见幽屿。
泠泠微妙音,松风杂寒雨。
九旬谈妙用,况乃超佛祖。
东归花木繁,啾唧鸟雀聚。
道人具眼目,要当反聋瞽。
万事付一笑,钵饭饱亭午。
聊以答道人,瓶巾过水浒。
永明寺大殿 宋 · 姚孳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三五三
章郡西有大聚落邑名慈溪
井之右有大伽蓝号曰「永明」。
始基建立,在唐天宝
敦牂之岁,揭为禅林。
会昌遭难,大中复兴,命以大宝,而易其旧。
皇朝祥符,始锡今额。
厥初草具,香积无庖,徒众星居,金绳界弛。
有僧知简,努力营造,始自嘉祐,迄于熙宁,垂三十年。
精舍悉备,檀施云集,遂为长堂。
中搆宝殿,奉释伽、文殊。
岁月浸远,栋宇倾颓,乃至尊像亦复隳坏。
尔时主僧若冰修行三昧,严净毗尼,睇视悲泣,谓其徒曰:「我等苾刍,蒙被佛恩,尽未来世,终不能报。
目击斯事,居岂能安」?
于是并谋协虑,起勇猛心,日裒月积,丐诸俗姓,得种种材,将议营建。
俄而中阻,心欲夺之,退自刻责:「云何罪业,而有魔障。
顾念力绵,夫岂能胜」!
昼夜思惟,薰修恳祷,愿凭佛祐,集我缘事。
居无几何,众材复归。
当知诚心,昭答如响。
爰命工师,增广基构。
岿然隆栋,不日而成。
金碧丹漆,照耀人目。
复以众香和七宝泥,作如来像,相好端严,宛如天造。
总其资费,乃至万千。
业毕之日,实在崇宁丙戌仲夏壬辰
是诸有众,无远无迩,若女若男,不谋俱集,躬持香花、幢幡宝盖、钟鼓铙呗与众音乐,作大佛事,而落其成。
尔时过云居士适至其所,同声随喜,瞻仰赞叹:「善哉!
佛子作是胜缘」。
若冰进曰:「我等夙幸结华林会,遇善知识,为我證明,愿得叙述,以永不朽」。
居士报言:「一切世间、出世间法,乃至无上正等菩提,本性俱空,究竟非实。
如梦如幻,如寻香城,虽皆似有,而无实性。
如来法身,譬诸阳焰中水,明镜中像,空谷中声,来何所从,去何所至,刻画形容,了不可得。
昔优延陀王渴仰于佛,自负香木,脱身璎珞,持与天匠,愿为造像。
天匠自言:『我之工巧虽号第一,然造佛形,终不能尽。
但可模拟螺髻玉毫小分之相,诸馀相好光明威德,谁能制作』?
譬如有人以炭画日,言相似者,无有是处。
设以真金而作佛像,亦复如是。
今汝所造,是真佛耶,是非佛耶?
佛即众生,众生即佛,佛与众生,等无差别,然皆假名,本性空故。
汝缘假名,因作假像,吾复假说,以假袭假,岂不妄哉!
虽然,众生沉迷,不见自性,开示悟入,必假名相,如标月指,如渡河筏,又如失道,须凭导师。
一念心起,诸佛现前。
建此法门,是安可置?
至如童子聚沙,戏作佛塔,若人为佛建立形像,或以七宝铁木及泥,乃至指爪刻画而成,是诸人等,皆成佛道。
昔佛尝告优滇王言:『极四众天下江海之水,尚可斗量,以致枯尽』。
作佛形像,其福过之。
仁者当知佛语不虚。
凡诸四众,应以是观」。
居士说已,若冰释然。
退而书之,以为记云。
按:雍正慈溪县志》卷一四,雍正八年刊本。又见雍正浙江通志》卷二三○,光绪《慈溪县志》卷四一。